图/安兴飘 文/罗利曼
为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进一步做好水文古籍的修复、整理和保护工作,2022年6月10日,由贵州省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和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新时代古籍工作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研讨会暨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水文古籍修复项目启动仪式”在贵州民族大学成功举行。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光辉,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黄荣,贵州省图书馆馆长、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彭银,贵州省民宗委民族古籍办公室主任杨小明,校内外特邀专家,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学院主要负责人,图书馆参会人员、学生代表近50人参加会议。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出席会议并致辞。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任达森主持开幕式。

图1 会议现场
杨声国在致辞中强调,本次会议是我校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的具体举措。民族古籍保护工作意义重大,传播、弘扬少数民族的典籍文化是新时代赋予贵州民族大学的历史使命,启动对潘朝霖教授旧藏水文古籍的系统修复工作,对我校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保护工作、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事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图2 杨声国致辞
会上,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贵州省图书馆馆长彭银对会议的举行表示祝贺,指出了贵州古籍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要深入学习《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精神,结合贵州民族古籍实际,加强培养民族古籍人才,不断把我省少数民族古籍事业向前推进。

图3 彭银致辞

图4 黄荣宣布“水文古籍修复项目”启动
我校图书馆馆长卢云辉汇报了我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现状,并就我校如何做好民族古籍保护和抢救工作提出了《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古籍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和《贵州民族大学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两个初步方案。

图5 卢云辉作“古籍工作十四五规划”说明
开幕式上,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黄荣宣布启动水文古籍修复项目。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作指导讲话。张志清首先对《古籍工作十四五规划》和《意见》实施方案的安排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就我校做好西南地区民族古籍文献收集保护方式、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古籍保护学科建设等提出意见建议。

图6 张志清指导发言(线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贵州民族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名誉院长杨玉良强调,水书文献修复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并就如何在多种严峻条件下去保护整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提高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科学化水平、创新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保护手段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方法。

图7 杨玉良指导发言(线上)
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古籍保护研究常务副院长杨光辉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古籍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应团结同行。他还提出了创建“高校古籍保护联盟”建议,希望通过高校联合来促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民族古籍保护的国际化,把我校水书、彝文古籍研究工作推向更高、更广阔的平台。

图8 杨光辉指导发言(线上)
研讨会由我校图书馆副馆长龚剑主持。
会上,我校水书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潘朝霖、我校图书馆特色资源部馆员唐亚、我校图书馆资深古籍修复师高玉萍分别对旧藏水文古籍的情况、水文古籍保护工作以及水文古籍修复方案进行介绍。

图9 潘朝霖教授、唐亚老师、高玉萍老师作介绍
随后,参会人员针对贵州省民族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围绕民族古籍的收集、整理、修复、数字化、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古籍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议题进行交流座谈,提出了许多的建议和意见。

图10 与会专家发言
最后,由贵州省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主任杨小明作会议的总结。杨小明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古籍工作一项非常重要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完善古籍保护机构、古籍保护机制,打造古籍数字化,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古籍专业型、复合型人才,以提高古籍的转化利用,把“古籍保护研究院”这个牌子打好。

图11 省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主任杨小明发言
此外,与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在研讨会后还进行合影,并参观了我校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

图12 参观古籍修复室

图13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