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动态>>图书馆动态>>正文
2018年学者关怀讲座之:《伟大的“文军长征”》
2018-06-05 11:30  

 

 

撰稿/陈华东(图书馆志愿者)          拍照/田煜(图书馆尚艺俱乐部)

 

2018531日晚7点,由贵州民族大学民盟委员会与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共同举办的学者关怀讲座,本学期第场在大学城校区A1教学楼C123教室准时举办。讲座主题是《伟大的“文军长征”》,主讲嘉宾为遵义市湄潭县浙大西迁陈列馆馆长阴利君讲座由图书馆吕映红书记主持,张卫副馆长、学生资助中心副主任、新校区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唐懈莅临现场。

 


 

1阴利君老师倾情讲解

 

阴馆长从事浙大西迁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茶文化和湄潭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近七年,是浙大西迁历史文化资深讲解员和研究员,随着她满怀深情的讲解,带领同学们一同走进了波澜壮阔的浙大西迁历史。

 

抗战时期,身处硝烟笼罩中的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认为:“在战争的特殊困难时期,只能走一条特殊的道路,才能让这个大学浴火重生”。在他的率领下,怀着“教育救国、科学兴邦”的理念,毅然踏上史无前例的漫漫西迁之路,谱写了一部伟大的“文军长征”壮歌。

竺可桢校长从1936年开始写日记,直至197426日去世才停笔,他写的《竺可桢日记》成为留给后人的最宝贵财富。此外,他在当时的艰苦环境下,提出的“求是精神”,成了浙大的校训,支撑着浙大人继续求学,吸引着无数学子投身浙大,在那里完成他们的使命。

 


 

2阴利君老师倾情讲解

 

浙大四次西迁,穿越江南六省,行程五千多里,历时两年多,终于1940年初抵达贵州遵义、湄潭、永兴三地,并在此定居办学七年。他们行军的路线正好与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的上段路线基本吻合,抵达的终点正好是召开了对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的历史名城遵义,因而人们把浙大四次西迁流亡办学称为中国一支“文军”的长征。西迁路上,浙大人一直奉行“求是”校训,坚持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的革命精神,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尤其是浙大校歌承载着西迁的故事与精神。

讲座现场,阴老师给同学们饱含深情地唱起了浙大校歌,在场的同学无不被歌曲中蕴含的力量触动、震撼。

 


 

3阴利君老师倾情讲解

 

阴老师说:“对于今天而言文军长征不仅仅局限于遵义湄潭,而是拓展到整个贵州,成为贵州人的骄傲”。浙大是“科学教育圣地,求是精神摇篮”,浙大西迁到湄潭,七年时间里,早与湄潭人结下了深厚的情义,伟大的文军长征,使得浙大人和湄潭人民结下血浓于水的情谊,至今仍在延续。

 


 

4讲座现场

 

最后,阴老师向大家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同学们在学校里不仅是读书学习,还要培养和发挥才能,成为一个能够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的人,民大人也应该像浙大学子那样,秉承求是精神,投身理论与实践,不断砥砺前行。

讲座最后,吕映红书记作了点评:“西迁历史,波澜壮阔,刻骨铭心;求是精神,穿越时空,辉映未来”!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2018531

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志愿者协会

讲座部

 

关闭窗口
 
中国·贵州·贵阳·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550025)
联系电话:0851-83610053 
网站安全隐私说明 版权声明 本站由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维护 黔ICP备09004742号-1
总访问人次:
今日访问人次: